孩子画画,最忌家长“浮夸”!
带孩子去长途旅行最让人沮丧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让他或她平静地度过时光。零食总有时间吃;我不敢让孩子多看电子设备,怕伤眼睛。。。有些父母明智地随身携带纸笔:大多数孩子喜欢涂鸦。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他们的孩子冷静下来,练习他们的手。。
然而,不久前一位美术老师在火车上遇到了一对母子,对于母亲指导孩子画画的情况却很不认同:孩子说画小猫,鞠躬还没画几只,母亲纠正他:“等等,小猫的耳朵是尖的吧?你画得太圆了。”孩子看到妈妈,又看了一张画,只好画了几笔,好不容易把可爱的圆耳朵换成了尖尖的耳朵。但不久,母亲再也看不下去了,说:“你不要在这里画画。小猫的尾巴不长一点吗?”“你忘了画小猫的胡子了吗?三根胡子怎么样?”到了后面,母亲又迫不及待地“教”孩子,忍不住画了一只小猫的轮廓。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从一开始就兴高采烈,慢慢变得犹豫不决,最后干脆不高兴地放下画笔,老师看着这一变化,心里真的不好受。
想知道,孩子在小时候可能会不稳定地练习写字全握,更不用说像大人一样稳稳有效地控制笔画想要的线,另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可能只想突出表达“猫耳软”的概念,但现在孩子能掌握的技能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画出简单的感觉,所以会用柔和圆润代替尖锐,他们并不是故意违背常识,而是认知不同于成熟的世界,做事的能力不如。
如果家长在画画的过程中干预过多,那是一种微妙的说法,“你不对,你做不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怎么能对画画保持兴趣呢?如果家长真的想为孩子的绘画学习做出贡献,最好和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多问理解,少问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