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名牌”?用普通人的话说,名牌就是名牌。就像名牌家用电器和名牌服装一样,名牌大学在众多候选人中也很有名。这在雇主中是众所周知的。在全国同类大学中,它应该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秀、学习氛围浓厚的大学。虽然大部分著名大学都是“211工程”,但由于机构所有制、地域分布、行业交叉,甚至建筑面积、办学规模等因素,一些著名大学没有被录取。目前,有几所著名大学不是“211工程”: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这些学院和大学都是属于国家行业的名牌学院和大学。他们是众所周知的。
误解2: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
首先,国家从来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是“国家重点大学”,只是在不同时期将一些学校列为“重点建设”。这些关键机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其数量随时变化。例如,1954年有6个。1959年有11起,20世纪60年代有48起。1978年有88个,1980年代有98个。在20世纪90年代,它也被称为“211工程”。起初有80多个,后来有100多个。不久将会有另一个“985工程”。起初会有10多个,现在大约有40个。恐怕连专家也无法解释那些不断“与时俱进”和不断变化的所谓重点大学。难怪在2004年全国高校招生咨询网站上,教育部学生事务司在回答考生提问时公开表示:“目前,国家对重点大学没有明确的定义。”
过去几年“重点建设”但目前不在211工程的大学包括湘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燕山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
此外,学生不应该把“211工程”理解为国家重点大学。事实上,“211工程”近五分之一是地方重点大学。例如,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福州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贵州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等。这些机构中的大多数每年都招募本地候选人,各种影响,如学生就业和认可,也仅限于当地省份。
误解3:部委属于学院=“211工程”
在现有的“211工程”名单中,大多数部委和大学属于部委和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部委和大学都属于“211工程”。特别是,不直接隶属于教育部的其他部委和大学不仅不在“211工程”序列中,而且甚至在普通大学中也是未知的。
目前,各部委所属机构不是“211工程”: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女子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央司法警察学院、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大连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华侨大学等。
这些学院和大学大多是专业的或专门从事特殊行业的。虽然它们不是“211工程”,但在各自的行业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招收学生时,他们在相应的批次中得分较高。一些机构
目前,全国各省市都采用了“批量录取办法”。大多数省市有四批本科招生:第一批是军事和政治学院。第一批是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大学。第二批是普通本科院校;第三批是近年来新建的国有和民办“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
因为第一批是重点机构,有人误以为是“211工程”。事实上,每个省都有几十所首批高校没有被列入“211工程”。这些学院大多是省内的综合性学院和师范大学。例如,河南大学、宁波大学、青岛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黑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
此外,“211工程”大学可能不会全部被一批本科项目录取,因为一些“211工程”大学由国家在考虑各方面平衡的情况下进行评估,特别是那些偏远省份的大学,这些大学具有关爱的性质。他们的教育实力远不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非211工程”大学。因此,每年只有一批“211工程”大学可以被其他省份录取。如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刚刚被提升为“211工程”,在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省份招生时,可能连两本书都难以招到足够的学生。
英雄不会问他们来自哪里。“211工程”也有弱势专业和弱势院校,而非“211工程”也有强势专业和知名院校。候选人不应该只关注学院和大学的名称。俗话说“适合他们的大学是最好的大学”。这是许多大学生的心声。学生们,你们觉得怎么样?(作者:吕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