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是否属于第一批本科生或第二批本科生,是否属于“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学校有哪些强学科和专业,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情况如何(院士、长江学者和教授的水平和数量等)。)、整体就业率、研究生录取或研究生录取的比例、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平衡等情况如何。
(2)寻找合适的大学
应该考虑两点:第一是考生自身的竞争实力,包括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成绩、思想道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无论哪一个要素有缺陷,都会影响候选人的整体竞争实力。第二是学校的竞争力。虽然这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但它是基于综合排名,最终将反映在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最好掌握学校3-5年的录取分数,然后准确判断和预测学校2010年的录取分数。
(3)所选大学应有梯度
一些考生在志愿表上只报了一两所学校。我国现行的招生政策是,前一批的失败不影响后一批的录取,高校的录取将以该批填写的志愿者为依据。提前分批录取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录取的机会。对于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大学生考生,尤其是第一批考生,我们必须了解“不报为空,不报为空”的录取规则。对于后续批次的志愿者,如果你不报告,你将浪费一个或多个被接纳的机会。考生和家长在申请高水平考试时经常会感到意外。不要认为如果你的分数很高,你肯定会被第一批录取,而忽略随后几批的自愿填写。
(4)不能太依恋大城市
每个人都向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大学。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然而,如果你想在这些地方选择学校,你必须基于你自己的竞争力。竞争力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申请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但这只是每年考生的一小部分。其他候选人应该着眼于当地高校,在志愿工作中更加注重办学特色和教学水平。如果你不能被别人引用,你应该跟随他们,并注意个人选择。
(5)第一选择至关重要
许多候选人和他们的父母在名校有很大的情结,他们一心想要进入名校。高考志愿者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是被报道的志愿者,尤其是第一个志愿者,能否被拒绝和接受。因为重点名校的首选录取率一般是100%,应该排在第一位。如果你冒险而没有空间,就会导致巨大的风险。如果所选学校适当降低一个年级,所选专业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个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