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去大学招生网站或通过学校的小册子和宣传材料查询学校的录取分数,而不是仅仅“听和说”或根据统计资料确定最低分数。因为录取统计分数是绝对真实的,但它包括了当年被学校录取的所有考生的分数,如独立录取的分数和各种特殊学生的分数都可以低于标准录取分数。考生应该关注标准录取分数。
第二种方法是查看过去3到5年城市中学校招生的最低分数与当前批次的分数控制线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范围,去掉特高或特低分数,然后确定其近似分数线(带有一定的规则和范围),特别是确定学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比较分数和位置。不要只看一年中学校的绝对分数和差异,更不要说去年的情况了。
第三是直接了解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近年来的招生情况,尤其是政策的变化(如学生人数、专业、第二选择和政策加分等)。)。一个人不应该盲目地听一些人的话,或者把与社会上的高考无关的排名视为理所当然。
第四,北京内外的大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他们不应该过分追求在北京学习,更不应该被降职去北京选择学校。
如果前两个位置更准确,就更容易选择学校。建议参考以下因素:
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分数取向和学校的最低分数取向加10分。不要因为最低的分数和你自己的一样就选择,因为进入学校是有风险的,而且没有选择专业的余地。
第二是选择一所适合自己成绩的学校,而不是仅仅通过感觉和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言论来定位自己。一些行业的特殊学校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校风、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在一些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一些考生只根据学校的名字来评判学校,而忽略了学校仍然有一些优势明显的学科和专业。建议阅读高校招生简章,在线了解高校的整体情况。
第三是在选择学校时要“有点保守”,最好是“有更大的把握”。一个人不应该仅仅因为一两次通过考试就“匆忙”去“赶上”一所更高水平的学校。冒这样的风险没有意义。
第四是要留出更多的选择空间,不要只认一所学校,不要只盯着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校。北京较弱的专业不如高水平大学或其他地方的好专业。既然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为什么不去一所好大学读四年呢?
这样,第一志愿学校就很容易填满,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也有利于考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