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舞动的北京”群众舞蹈大赛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群众参与面最广、参赛作品最多的一次。大赛由北京市宣传、文化部门多个单位联合举办,9位舞蹈专家担任评委。共有来自全市16个区县、共青团、工会、民委的760多件作品。一万多人只参加了演出。经过石景山国际雕塑公园、东城区丁于文化广场、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三场复赛,从109个复赛中选出16个精品舞蹈进入决赛,并评选出10个“十佳表演奖”进行展示。此外,本次比赛新增了社团报名的个人赛,为来自基层的群众舞蹈爱好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这个比赛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突出群众。为了使来自社会和基层的群众舞蹈队能够参加市级舞蹈比赛,本次“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在类别和奖项设置上进行了创新。比赛形式按年龄段分为少儿组、成人组、中年组、广场舞组,让群众舞蹈队有机会在全市舞台上相互切磋、交流舞蹈技艺,充分展示各队风采。
10月10日晚,由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表演的舞蹈《大漠之花》拉开了舞动北京第七届舞蹈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的序幕。当晚,从760多个初选节目中脱颖而出的16个节目展开了决赛角逐。市委副秘书长华福出席了最后一场晚会,并宣布“金秋群众文化活动百场会”启动。
第六届群众舞蹈大赛已成为北京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总工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电视台、中国社区网络电视台承办的第七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再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吸引了北京市16个区县、系统的群众文化队伍的热情参与。全市约1万人参加了初赛。
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在活动规模、群众参与范围、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大赛参赛作品多为原创作品,不少参赛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疯狂白领》由大兴区文化委员会投稿,是一个完全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私人舞团创作的作品。舞蹈表现了年轻人在快节奏的城市中挣扎的生活。103010的女生婀娜动人,大多是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员;103010的学生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普通人,用舞蹈展现身边的生活,描绘心中的美好。
《竹影婆娑》,由社会艺术机构伟峰博艺艺术中心创作演出,生动地表现了韩国舞蹈的魅力。26名演员在舞台上优雅地起舞,他们都是退休的老人,年龄最大的60岁。他们曾经是医务工作者和工商干部,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评委潘志涛感慨道:“今后的舞蹈比赛应该不再是业余比赛,而是分为专业和非专业比赛。看了《舞动青春》,我觉得专业演员是跳不过这些外行的。”
每次“舞动的北京”大型舞蹈比赛,都有一队残疾人参加。在这次比赛中,由北京灵魂呼唤残疾人艺术团参赛的《白山欢歌》由聋人朋友表演。初赛阶段,他们的真情流露让几位评委当场落泪。当晚,演员们的表演再次征服了观众,大家用手语“谢谢”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
门头沟区文化馆北京太平鼓民间艺术团《白山欢歌》表达了北京西部人民对今天生活的喜悦。演出前,靖西太平鼓代表性传承人高宏伟告诉记者,“这个表演看起来容易,但练起来很难。去年我们也参加了比赛,获得了银牌。今年,我们将争取金牌。”《怒放的生命》作为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喜庆热烈,地方特色浓厚,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金奖。
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顾晓鹰、阮,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龚翰林、殷组成了当晚的评委团。他们说,在过去的七年里,北京的群众舞蹈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从青少年、成年人到老年人的大众舞蹈水平都很高。群众的生命力在于植根于生活。它展示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突出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愿望。
据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铸介绍,此次大赛旨在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繁荣群众的文艺创作,创作原创优秀的群众舞蹈节目,促进北京市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还为2012年北京春晚和文化部第16届群星奖挖掘资源、打磨作品。王铸说,今年年底,“群众文化要进大厅”,展示最具活力的群众艺术创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