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年轻时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行为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做事往往取决于兴趣,即使有目的,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也很难坚持下去。因此,寓教于乐、加强兴趣培养是培养儿童舞蹈意志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指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它与某种情感体验有关。郭沫若同志认为:“兴趣爱好有利于天才的形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斯曾说过:“学好的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兴趣也是动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让儿童在游戏中舞蹈,在快乐中舞蹈,在自信中舞蹈,在欣赏中舞蹈,在创造中舞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将逐渐养成学习和探索的习惯。儿童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动力,为长期学习舞蹈和培养意志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4岁至6岁的孩子大多对训练感兴趣。他们依靠父母和老师的提醒和帮助来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步入舞池打下基础。当孩子在7到9岁之间时,尽管他们在思维上有或多或少的理解能力和意志力,但他们仍然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在老师:在场或不在场的情况下遵守纪律是不同的。舞蹈训练也缺乏意识。表演显然是枯燥的基础训练。例如,天的软开门、腿部按压、踢腿、臀部打开和其他训练、疼痛、懒惰和放弃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时,需要外力(老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的要求、监督、提醒、帮助和欣赏是他们意志和努力的需要。因此,适度的强制是培养孩子意志的关键。在外部因素的提醒、监督、欣赏和帮助下,儿童可以在训练的每个阶段坚持完成训练任务,而不是半途而废,逐渐形成意志力和行为意识。
教育者(教师、家长)的意志力在儿童意志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为孩子建立一个意志坚强的模型是孩子锻炼意志的好方法,这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有效的。
教育者应该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韧性,这样孩子们的训练就不会半途而废,他们也不会在原则问题上放弃。严格的要求会让孩子们很难利用漏洞,而且也绝对不可能退缩。即使出现这样的想法,他们也只能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意志力在训练中逐渐得到培养,并形成了意志力品质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动态环境,是条件反射和长期积累的结果。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我们才能形成一个自然、一致、稳定的动态模型。这种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孩子们在训练中的努力。同时,它又与教育者的意志以及对他们的适当胁迫和帮助密切相关。这是由人类生理机制决定的。因此,没有严格的训练,就没有坚强意志和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个过程从低到高、从浅到深、从兴趣到强迫、从强迫到意识逐渐深化,从而实现自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