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源于民间传说,情节生动活泼
民间舞蹈的产生一般是基于独特的习俗或某些故事和传说,情节简洁,人物突出。例如,在江西省永丰、遂川和兴安流行的民间灯舞,据说起源于唐朝。唐璜不满足于世界的辉煌,而是向往不朽的生命。他想象着飞到月宫,欣赏嫦娥的舞蹈。为了增添趣味,在嫦娥的许诺下,唐太宗扮演了王三的“小丑”,使人间天堂融为一体。灯笼舞是基于这个传奇故事。舞蹈通过改变打击乐的节奏,结合舞者的姿势,以生动的情节和形象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还有傩舞《纸钱》,它结合了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体现了氏族社会的女性崇拜观。这可以说是构思奇特,手法巧妙。
2.它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与劳动密切相关
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生活,而材料来自生活。人们在劳动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民间舞蹈基本动作的原型,劳动工具往往是舞蹈的道具。例如,采茶舞源于茶农的工作和生活,它也表现了茶农和茶婶的采茶劳动和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山中有云,山上有茶,姑娘们提着“茶盏”,一边采茶一边唱歌跳舞。《十二月采茶歌》,《木排舞》,《禾杠舞》和其他舞蹈都属于这一类。
3.反映人民的风俗习惯,反映宗教感情
许多民间舞蹈在传统节日、庙会、祭祀、婚礼、葬礼等重大活动中进行,是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是佛教和道教的发祥地,宗教祭祀舞蹈在宫廷城市和偏远农村地区广泛传播。大多数道教舞蹈保留在祭祀中,成为反映宗教感情的载体。例如,道教舞蹈的手部动作代表了人与神、神与人、人与鬼、鬼与人之间的通灵语言;《锄山鼓》和《祭祖舞》,流行于贵溪市漳平乡和燕山县太原乡,也是典型的宗教仪式舞蹈。这种舞蹈与图腾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存在都反映了畲族的宗教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