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民间舞蹈编排中,我认为这个理论不应该死板地应用。几分钟的舞蹈,也要有什么介绍、发展、高潮等程序,原本简单的情感舞蹈也要写什么结构计划。用这种方式创作的舞蹈似乎是一件完整而优秀的艺术作品,但实际上观众很难欣赏它。因为一个舞蹈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一个可以写出来的舞蹈不一定是一个好的舞蹈。那些应用的理论听起来是善意的,但实际上并不可取。不同的民间舞蹈有不同的编排方法,每种编排方法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来处理。
其次,我认为民族舞蹈的编排不应失去民族风格,即“原汁原味”。“品味”是民族舞蹈的精髓。虽然他们的动作不规范、不优雅,但彝族青年男女却能看到一些让人回味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舞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族气息。因此,在编舞时,我们不仅要在舞蹈的结构和动作上下功夫,还要简单地追求结构和动作的细腻规范,而忽略了民族舞蹈中有价值的东西“品味”。
此外,在电视上,一些舞蹈指导有时看到现代舞和民族舞蹈揉合在一起,甚至一些“劲舞”穿着传统民族服装,拿着剑,也想提到自己的“民族艺术”。作为一种尝试,这是无可非议的,民族舞蹈也得到吸收和发展,但毕竟各种舞蹈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我看来,既然民间舞蹈是中国的民间艺术,最好是真实和纯粹的。
第三,在编民族舞蹈时,要善于运用编舞技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艺术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然而,它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取决于编舞者能否从深层挖掘出来,并恰当地运用各种编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