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舞蹈演员的实践经验,并与其他表演艺术和外国舞蹈表演艺术相比较,中国舞蹈表演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概括为:(1)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移动和拟合,变形是真实的;技能的结合令人着迷;独特的风格,持久的意义。
舞蹈是一种表达艺术。舞蹈演员以任何形式表演,通过表达特定的生活内容来表达舞蹈演员各种复杂多样的情感,使观众在审美上与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受到思想的影响。从舞者的内心感受来看,他们被外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然后通过他们的情感唤起观众的共鸣。在这样的艺术交流过程中,有必要用情感和舞蹈来传达情感,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和吸引人的效果。带着情感跳舞是从无形到有形的。它即将与情感共舞,从无形到有形。舞蹈者心中孕育的无形情感将通过训练有素的人体被外化为生动而有形的舞蹈形象。通过舞蹈来传递爱,就是把有形变成无形。即通过充满情感的舞蹈形象,唤起观众的情感反应。丰富饱满的情感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在基础;个性、美化和高超的舞蹈恰当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情感与舞蹈的统一创造了一个兼具现实主义和形式美的舞蹈形象,引起了观众的审美兴趣,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完成了艺术交流的任务。
舞蹈的重要特征是它的运动。每一支舞都必须动,不动就成不了舞。然而,所有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只有精炼、优美、有节奏的动作才能成为舞蹈,这就需要注意“运动与和谐”。从形式的角度来看,人体运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形式、质量和潜力。形状,有大小、方圆、高度、长度、直线度和倾斜度;质量,有刚性、厚度、强度和严重性;潜力,是一种快速、运动、收敛、前进、后退和下沉的状态。这些对立的因素,如果在人类运动的过程中适当地统一起来,就叫做和谐,从而形成多样而统一的舞蹈美。舞蹈艺术的运动不仅要求形式美,而且要求内容的表达,即要符合舞蹈所反映的生活规律,正确处理再现与表演、相似与相似的关系。舞蹈反映社会生活,创造艺术形象,它不是直接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忠实地模拟人物的活动和事件,而是主要表现人物对社会生活的情感反应及其发展变化,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情感波动和个性特征。复制是表达的向导,表达是复制的目的。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它们共同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因此,虽然形式变了,但情感更真实。这些“形似与神异”之间的变形动作和姿势,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同时又充满了形式美感,形神兼备。
舞蹈演员除了基本的舞蹈能力和技巧外,还应该有艺术创造力。艺术表现和艺术感染力。重点一,即在熟练技巧的基础上具有舞蹈艺术的独创性。是否有创意是区分普通舞蹈演员和舞蹈艺术家的标准。我国从古至今的著名舞蹈家中,哪一个不是一个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的独特舞蹈家?因此,一个成熟的舞蹈演员应该有独特的风格,发展自己独特的舞蹈作品,这样她才能在舞蹈花园中带头,并长期传播下去。舞者只有拥有独特的风格,才能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