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是中国文化“形神兼备”基本精神的艺术体现,而体韵教学法为古典舞提供了核心和必要的“元素”。它把训练“身法”与培养“魅力”结合起来,把“形、神、力、法”作为古典舞的动作要素,并把它们融为一体。在教学中,要求动作要达到它的形状。体韵有其系统性和训练要求。它培养学生“以精神引领造型,以造型表达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因此,体韵课不仅可以独立教授,而且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舞教学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
身体韵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身体韵而创造身体韵,而是将身体韵融入到古典舞的所有舞蹈和技术技巧中,主要表现在节奏处理与舞蹈动作的联系、点与线的处理、舞蹈动态的渲染以及表演者的内在修养。
如果说古典舞基础训练是一种训练方法,那么身体韵就是衡量舞蹈动作的尺度。“如果把动作比作身体,那么节奏就像血液。当血液停止流动时,身体就会死亡。”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运动和节奏之间的血肉联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乏节奏,动作、舞蹈和组合肯定会让人觉得呆板无味。因此,把握古典舞的节奏,就能找到发展古典舞的根源和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韵不仅训练了中国古典舞的风格、节奏和外在技巧,而且发展了古典舞的连动动作和舞蹈语言。
在古典舞训练中,身体韵练习的一些要素贯穿始终。身体韵在总结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确定腰部为核心,强调中等训练的重要性。然而,几个动态元素,如“举水槽和冲”有自己独特的和不同的人体中部肌肉和呼吸训练值。它突出了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如下:
强调中间肌肉的训练,尤其是背部肌肉。背阔肌的加强是身体韵律元素训练的一大突破。然而,就形式和规格而言,元素中的“含义”大于其他元素。它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延展性,其用力点主要是背阔肌。当通过包括顶推在内的交替动作扩大幅度时,背阔肌将交替屈伸,反复加强,从而达到背阔肌可以自由屈伸和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背阔肌的活动区域,增强中段的表现力。
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呼吸在任何舞蹈动作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与这些舞蹈融为一体。作为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升降”贯穿始终,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自然气息艺术化的方法。升降驱动的身体中部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和外部运动协调的早期步骤,然后这种协调随着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身体方位而变化。它能使学生逐渐体验和理解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掌握呼吸与外在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给动作注入活力,形成古典舞的独特魅力。身体韵将动作动态与内涵动作有机结合,使身体韵要素达到训练性、审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