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动作中,灵活性的表现不仅表现在关节或身体的某个部位,还涉及到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例如,“后轴”运动是由肩部、脊柱和髋关节的关节决定的。因此,它应该发展到每一个部分,哪个部分是贫穷的,这样它就可以通过其他部分的有效发展得到补偿。对于各种舞蹈技巧、舞蹈和其他动作,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之前,必须熟悉身体的解剖结构。
(2)柔韧素质的训练强度问题,主要反应在动作频率、用力大小和负重量三人方面。
人们认为运动频率不应太快,而应适中或缓慢。中或慢频率可以延长力对关节的作用时间,避免肌肉和韧带拉伤。当在外力的帮助下进行被动练习时,应根据舞者的主观感受逐渐增加用力的程度。当舞者感到肌肉肿胀和疼痛时,他可以坚持,当他感到肌肉麻木时,他应该停止练习。当通过负重锻炼发展柔韧性时,负重量不应超过拉伸肌肉力量的50%。静态拉伸载荷可以相对较大,而动态摆动运动应该较小。总之,训练应该以中等强度进行。灵活性发展相对较快,但很快就消失了,所以训练应该是系统的和有规律的。
(3)主动拉伸与被动拉伸练习法必须相互兼顾。
主动动态拉伸运动是一种依靠自身力量来延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提高其延展性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踢腿练习、有重量或无重量的拉伸练习。主动拉伸也可以采用静态拉伸练习法。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肌肉力量保持静止姿势的练习。例如,在手柄上做腿部控制、探海、空中加农炮等动作时,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静止姿势是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的一种好的有效方法。
(4)被动性拉伸练习法是依靠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灵活性增大的方法。
被动动态拉伸练习是在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拉伸韧带和肌肉的练习。例如,依靠同伴的帮助,帮助逐步提高后踢或前踢的幅度。被动静态拉伸练习是外力保持固定姿势的练习。例如,依靠你同伴的力量来保持你的腿高。
被动拉伸运动的效果不如主动拉伸运动,但可以获得更大的被动柔韧性指数。被动灵活性的大指标决定了主动灵活性的指标,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两者必须结合,不可忽视。比如说,舞者擅长穿越地毯,但是当他们做劈腿跳的时候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5)柔韧训练要从小培养。
这是由于在生物体的自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关节肌肉的柔韧性,在这个阶段可以得到巩固和维持,并且不容易消退。此外,由于柔韧素质发展到5-12岁的敏感期,我们应抓紧训练,在12岁前全面提高柔韧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