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3010第二季归来的“芭蕾女王”谭元元压轴出场。
她的脚趾优雅地缠绕在一起,展现了她内心力量与美丽的融合,用手势展现了“美得令人窒息”的力量。这位43岁的舞者担任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领舞长达25年,在该公司的历史上从未有一位领舞者在舞台上持续这么长时间。
谭元元是世界芭蕾舞台上的一个中国神话。
这种芭蕾舞表演令许多舞蹈爱好者着迷。每周一节目更新,滴滴都会把集锦转发到朋友圈。她不仅喜欢看芭蕾舞表演,大学毕业后还认真地学习芭蕾。
小时候上课学跳舞全靠父母的钱包;长大后,我能负担我的学费,但在我报名上课之前,我充满了担忧:
“我已经三年级了。我没有基础。我还能跳芭蕾吗?”
“芭蕾学校会接受我这种身材微胖正在努力减肥的家庭吗?”
“我腿短,手短。我跳芭蕾能好看吗?”
排练室的镜子前,既有人们对芭蕾的误解,也有女性对身体的焦虑。很多时候,不是中国人不会跳舞,而是中国人对肢体表达缺乏自信。
“你太胖了,不适合学跳舞”
类似于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国内的很多爱好中隐藏着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学舞蹈的中国青少年来说,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身体焦虑症”。
看哔哩哔哩的芭蕾视频,弹幕里总有人不管舞者怎么跳,要么不停地夸“腿好长好直”,要么扔下一句“身材不标准”就否定一切。在一些观众眼里,所有的舞蹈比赛都只是身材、颜值、分裂幅度的综合比拼。
很多专业舞蹈学校招生,都会对学生的外貌特征提出严格的要求。以北舞为例。一级招生是“三长一小”。“三长”是指胳膊、腿、脖子的长度;“小”就是头小,也就是脸小。芭蕾专业对腿长的要求特别严格,要求考生的腿长至少比身长多12cm。据说有经验的招生老师从头到脚看考生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不是在跳舞。
孩子学跳舞的热情,可能在学会站立之前,就被身体水平打击了。/图宠创意
迪迪是一个活泼的Xi女孩。当她四岁的时候,她妈妈给她报了芭蕾舞班,连续练习了七年。
她说自己小时候“胖乎乎的,站在芭蕾教室里还不如别人”。相比“理想身材”的标准,她的身材和柔软度一般,基本功练习极其痛苦。
十几年过去了,她还记得一次腰部拉扯带来的剧痛。当时她趴在地上,老师拉着她的胳膊往回折。突然,她眼前一黑,听不到声音了。过了很久,她慢慢清醒过来,发现老师在揉她的腰。
她回忆说:“我至今不知道那几秒钟或者十几秒钟发生了什么。”
舞蹈室里痛苦的泪水会不断消磨青少年对舞蹈的热爱。
所谓“理想”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玛丽卡马戈出现之前,世界上没有理想的舞者形象。18世纪中叶,巴黎舞蹈家玛丽卡马戈(Marie Camargo)第一个穿上无跟芭蕾舞鞋,成功挑战高难度跳跃动作。为了和她搭档,新招聘的舞蹈演员必须接近她的身高和身材。久而久之,这位舞者的身材成为早期芭蕾舞者的“理想身材”之一。
中国舞蹈演员常见的身材标准更多的是受俄罗斯学派的影响。“理想身材”的标准除了身材比例的要求,还包括身体偏瘦、肘关节小、脚背略高。前三个脚趾的长度要一样,这样穿尖头鞋的时候才能贴合鞋型。
严格的身材标准让一些芭蕾舞演员患上了厌食症。/《舞蹈风暴》
然而追溯芭蕾用品的发展史,现代的尖头鞋是为了适应舞者的脚而发明的鞋子,而不是为了合脚而裁剪。
安娜帕夫洛娃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顶梁柱,也是现代尖头鞋的发明者之一。她的脚天生呈拱形,这使得她很难用脚尖保持平衡。她在鞋底加了一块硬皮革,让跳舞鞋更好地支撑她的脚,从而克服了脚趾的不稳定性。这双经过加工的舞鞋就是现代尖头鞋的前身。
edda38e554ed1f.jpg" alt="成年后就不能学芭蕾?瞎说">现代足尖鞋的发明造就了芭蕾的优雅。/网络
八头身大长腿天鹅颈,这样的外形特征也许能让舞者在练基本功时少受一点苦。但是挑战足尖的舞者并不受这些因素所左右。他们凭着自身的智慧和努力,不断克服身形的限制,使自己的舞姿更趋独特优美。
随着社会审美和芭蕾艺术的发展,舞者的理想身材一直在变化。跟上世纪70年代身形柔软的舞者相比,现在的舞者身材显得更有肌肉感,也能包容各种各样的身形。
《芭蕾大女孩(Big Ballet)》记录知名编舞家带领一群年岁渐长却心怀芭蕾的“大女孩们”努力圆梦。
在英皇学派的芭蕾考级视频中,示范的舞者身材通常显得有点微胖,这算是舞蹈界对过去追求“纸片人”身材的一种“反思”。
许多卓越的舞者之所以优秀,不一定是因为TA先天条件卓越,而是TA更擅长突破“标准”的限制,将劣势转变为优势。例如,腿短的舞者更加灵巧,双腿打击迅速,动作处理干脆利落。
无论高矮胖瘦,只要掌握有效的方式去控制肌肉,懂得正确的发力方式去旋转跳跃,也可以足够优美,跳好一支芭蕾舞。
直面镜中人,学习接纳自己
这边厢,专业芭蕾领域向不同身材展现更大的包容;那边厢,流量经济却把身材和颜值提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颜值的标准被细化至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里。/《听见她说之魔镜》
作为一名中国普通女性,日常生活中难逃“白瘦幼”的审美要求。穿着紧身衣,站到大镜子前,要面对的不仅是把杆动作,还有练习中变化的身体。
大学毕业后,迪迪慢慢学会欣赏芭蕾的优雅,决心重新开始练芭蕾。
成年后的迪迪依然属于微胖界选手。但与童年练舞相比,她更清楚每一个练习的意义,对自己下得了“狠手”。一节初阶芭蕾课2小时下来,迪迪感觉比长跑的运动强度还要大。
不用时刻需要别人眼中的肯定,而是专注在自己的改变身上。完成十多年前没达成的芭蕾目标,迪迪感到格外地有成就感。练习取得突破时,她还会奖励自己一双新的舞鞋或者一件舞裙。
镜子和舞鞋见证迪迪的成长。/图虫创意
成年后学芭蕾,这不只是培养一项才艺,而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除了年龄和柔韧性的限制外,还有心理上的突破:看着镜子里穿紧身衣的自己,直面可能不太完美的身体。
迪迪的妈妈今年52岁,年轻时很喜欢跳舞,如今身型变胖,一度感到自卑。她向往芭蕾的优雅,却总担心自己会因体型而被学校拒收。在女儿的带动下,迪迪妈妈今年夏天也报名了芭蕾课程。凭借较好的柔软性,她很快就跟上初级班的学习。
母女俩勇敢站到镜子前,一边正视自己的身体,一边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不逃避,不自欺,按照自己的本相来接纳自己,这是芭蕾赋予她们的勇气和自信。
无论什么身形,都可以自信起舞。/烧山大爷
请放下身材焦虑,热情起舞吧
在西安的芭蕾课堂上,母女俩收获学芭蕾的自信,而在广州的“此刻芭蕾”学校中,更多女性全身心地融入芭蕾的氛围里。
“此刻芭蕾”是一所深耕成人芭蕾领域的舞蹈学校,学员以白领为主。该校校长王蓉告诉记者,行外人通常误以为零基础的成人学习芭蕾会遇到很多身体柔韧性的挑战,但其实更大的挑战是要融入芭蕾的语境和肌肉记忆。
芭蕾训练体系,历经了数百年在世界各国的科学探索。在芭蕾动作过程中,学员要充分感知和支配各个肌肉群,每一块身体肌肉都要主动找到延伸感,往远延长。长时间练下来,不仅会练成长线条的肌肉形状,而且能让舞者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在这所学校里,跳了一两年芭蕾的小姐姐惊喜发现自己变高了,更多人在芭蕾氛围的渲染下,举手投足都变美了。
“成人芭蕾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像专业芭蕾舞者那样去舞蹈……或许腿不会抬得那么高,肢体线条没有那么完美,但不妨碍对芭蕾美的极致追求,像专业舞芭蕾者一样去支配身体,去思考,去感受……”王蓉校长说道。
世上不是只有一种美,不同的身体,应该有千姿百态的美。芭蕾的内涵远比大长腿劈叉要丰富得多。
END
文 | 晓洋
图 | 烧山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