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艺术培训资讯网

少儿艺术信息网

招生报名咨询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0531-86594587
首页 > 少儿舞蹈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诞生记

作者: 2022-07-02 浏览:

一个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在他们访朝期间,朝鲜为他们表演了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很有气势,歌曲大多改编自战争年代的歌舞。

在回国的路上,他们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举行了一次宴会招待他们。晚会上放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给刘亚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油然而生。他认为,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大量为广大军民喜闻乐见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些至今传唱。再加上当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急需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学作品来教育和鼓舞人民。不久后,刘亚楼认识了空政文工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不太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他们应该接受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你们空政文工团也该唱几首。”

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经研究,空政文工团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主创人员讨论时,有人问“刘司令员为什么会想到让我们唱歌?”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看到了一场大型歌舞。”这时编导童也说:“总政治部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看过这个大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到总政歌舞团,要了大歌舞的中国节目单。节目总标题为:乐舞史诗《三千里江山》,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艺术团的词人张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些事情。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做过大型现场报戏吧?我觉得这个大歌舞和你做的报纸直播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现场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者们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打造一个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歌舞。

1960年底,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朱正本、姚学成、等词曲作者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任命张为文艺编辑。

张等人来到井冈山时,罗晓山还披着绿色的衣裳。他们一路奔波,足迹遍布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他们听说茨坪敬老院里有一些老红军,就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望。虽然这些老红军都70多岁了,鬓角都沾了霜,但提起当年的反围剿斗争,他们都兴高采烈,滔滔不绝。

井冈山家喻户晓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她从小爱唱歌,加入红军后成为一名宣传队员。张等人找到她的时候,她的声音还像当年一样洪亮动人,激动地唱着《送郎当红军》。

无独有偶,张等人正在南昌赶上江西民间文艺汇演。吉安代表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很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工作休息时哼唱的。歌词中夹杂着许多地方方言,旋律委婉优美,充分表达了苏区群众告别红军时如泣如诉、一言不发的真挚情感。歌中唱道:红军(列日)一送下山,秋风(列日)细雨(列日)缠绵。山上(Rig)野鹿哀鸣,树上(Rig)梧桐叶飘散。问你的亲人,红军,什么时候(一个接一个地)部队会回到山里.听

回到北京,张等人看望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将军的妻子。这位60多岁的老人听说他在收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他唱的是《十送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的红旗竖起。灯光装饰,灯光装饰,新世界熠熠生辉.

他们除了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对1959年全军第二次文艺汇演中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葵花舞》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二重唱《飞夺泸定桥》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暂定名为《艰苦岁月》,送给刘亚楼。

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得知,他们正在排练一场300人的大型歌舞。女演员解释说:“我听刘司令说,你和他在朝鲜看了一场大型歌舞,他让我们回来就做。”罗瑞卿道:“三千人,你们只有三百人。我觉得你应该停下来!”

这立即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唱历史歌。为什么要搞个大歌舞?谁让你这么做的?你知道什么是光荣的旅程吗?”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继续加班排练。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光辉的历程》等几家大报刊登了《人民日报》即将演出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看了报纸上的消息后,立即给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为什么叫《光辉的历程》?还在报纸上?”

王辉球导演在节目排练的时候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既然刘司令已经追查到了,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艺术团的几个同志去刘亚楼作检讨。刘亚楼说:“别给我评。你去给罗总做个检讨。罗总的话你都不听。你打算给我复习什么?"

从刘亚楼家出来,大家都沉默了。这时,牛畅说:“我们做的其实是表演歌手。我觉得应该改个名字,叫《光辉的历程》。”

1961年8月1日,03010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厅首次演出。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超过2万人。后来又演了几场。

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人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强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歌曲,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歌唱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它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执。

1962年5月,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林彪做了三点指示:第一,这部作品很好,可以教育人民;第二,其他几个军区,也要照这个样子搞;第三,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把它拍成彩色电影。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下一页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THE END

相关资讯

亚星公司芭蕾培训与孩子的体态塑造和形体训练。
少儿舞蹈培训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少儿舞蹈培训的年龄适宜性与入门时间选择。
艺术培训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有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