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艺术培训资讯网

少儿艺术信息网

招生报名咨询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0531-86594587
首页 > 少儿舞蹈

高山族舞蹈—台湾宝岛高山族群体的旖丽歌舞

作者: 2022-07-02 浏览:

1.能歌善舞的高山族阿美族。

高山族阿美族约有12.5万人,大部分居住在台湾省中央山脉东侧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平原地区,少数居住在山谷地带。阿美族包括北南阿美族、恒春阿美族、秀谷銮阿美族、沿海阿美族和石楠阿美族。农业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

阿美族作为一个群体部落生活,并一直保持着非常盛大的“船节”,以纪念祖先乘独木舟到达台湾省。

阿美族的传统服饰是红色或黑色的彩色镶边,而南方的阿美族男子是黑色的,妇女穿白大褂,黑色的彩色裙子,耳棒和耳盘作为装饰。近年来,由于邻近民族的影响,北方的阿美族男子喜欢戴用藤条制成的山形、半圆形帽子;中国中部和南部的男人头上戴着皮盔或卷着2米多的蓝布。而绣花烟袋钱包则是他们独有的装饰品,肩上挎着一条长腰带,既能装烟具、烟草、槟榔,又能显示闺蜜、家人的工艺水平。

阿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组合。他们制作笛子、竹结、木鼓、锣等乐器,他们的歌曲分为男女之间的“祭歌”、“酒歌”、“情歌”。集体舞蹈活动多在祭祀节日进行。在一年一度的常规节日中,最大的节日是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所有的人都参加。每逢农历八月丰收后的月圆之日,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女人戴着花、银器和铃铛。成年男子头上还戴着羽毛或皇冠,腰间系着铜铃和脚铃,参加节日里名为“马利库拉”的《拉手舞》歌舞活动。003010不仅是阿美族最喜欢的歌舞,也是其他高山族群体在节日、婚礼上的自娱性舞蹈。103010 1000多年前,《拉手舞》年有“唱踩蹄,一人唱,众人齐唱,声颇哀怨,扶女至腰,摇手舞之”的记载。103010形式自由3-5个人都可以跳,几十人或者几百人都不算多。舞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人与左右邻座手拉手的“小手牵”式,另一种是一人跨手牵的“大手牵”式,但也可以单排、双排队形进行。在一个歌手的带领下,人们跟着一起唱,歌词多是歌颂祖先和英雄的功绩、家乡和丰收等。

能歌善舞是阿美族青年男女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对其舞跳得好不好很看重。如果一个男青年被女生看到,女生往往会默默的站在他身边,和他一起跳舞。有时候甚至一个小伙子也会有几个姑娘轮流跟他跳舞。

2.以“琉璃珠”划分贫富的高山如凯和北南集团

高山族陆凯群主要分布在台湾岛南部,横跨高雄和台东。高山族的卑南族群居住在台东县。这两个群体的祖先都属于南太平洋马来群岛马来体系的土著民族。由于鲁凯人和北南人分别与北部的布农人和东部的阿美族相邻,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受影响,所以这两个群体在习俗和服饰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陆凯群和北南群的基本习俗和信仰与排湾族相似,这三个群体也把“琉璃珠”视为珍宝,作为财富和阶级划分的象征。同一阶级的排湾族、北南族和陆凯族可以通婚。婚礼上,主人会邀请大家参加仪式《拉手舞》。舞蹈形式多为祭祀仪式的集体循环舞,其中也有以陆凯人《北史流球传》、北南人《拉手舞》为代表的模拟劳动的舞蹈形式。

三。与“醉琴”共舞的高山族泰雅族

高山族泰雅族,人口约7.5万人,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埔里北部,海拔800-5000米的中央山脉东西两侧。根据

泰亚集团有7种不同的男女服装。男人戴帽子,他们穿现成的珠子做的衣服当礼服;女子头巾,穿长袖双翻领上衣,只盖胸背,下穿单裙。所用的打底裤、红绫腰、衣料都是白底棕色条纹的家纺或红黄两色混合的麻纱。泰雅族男女在头、颈、臂、腕、指、脚上佩戴牙齿、尾巴、虎头蜂头、蜗牛壳、菖蒲根、人牙、铜铃等物。以显示我们民族的狩猎能力,同时也是崇拜万物神灵的一种表现。

泰雅集团的歌舞形式有《婚礼舞》和《纺线舞》。在盛大的“播种节”和庆祝神节期间,善歌善舞的泰雅族男女会和主唱、副歌一起跳舞。舞步从庄严的漫步逐渐发展到轻快欢腾,以模拟动作为主,表现了民族祭祀、丰收、渔猎的场面。另一种是民间自娱舞蹈,伴有“醉琴”,在当地称为“犹太琴”。舞蹈动作多为左右摇摆,并伴有跺脚、挥手、摇臀、互相逗弄等夸张的即兴动作,具有特殊的风格和魅力。

4.高山族布弄、曹、表演“梆子舞”

高山族布农族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东埔里以南,知本竹山以北,以玉山为中心,周围有泰雅、阿美族、北南、曹五个族群。夏塞群,主要居住在庙苏东部和阿里山北端,毗邻泰雅群;曹氏集团居于玉山之西,嘉义之东,西邻布农集团。这三个族群的祖先都是来自南太平洋诸岛的后裔,马来体系的各种土著,台湾省的本地人和其他外族。

布农、曹和三个族群基本上以山地农耕和狩猎为生。所以首选动物皮制成的服装,以红、黑、绿为主要装饰色。布农和曹人的服饰风格基本相同,大多用兽皮制作大衣和狩猎服。由于泰雅族的影响,夏人的服饰和民居建筑与泰雅族相似,常被误认为是一群泰雅族人。

这三个群体的人都喜欢唱歌跳舞,都有制作自己民族乐器的习惯。在各自的祭祀活动中,歌舞圈舞是自娱自乐的主要形式。布农集团《筛米舞》是这个集团重要的祭祀节日。此外

,享誉台湾岛的《杵舞》,实际来源于布农群体的传统“杵乐”。舞蹈时,妇女们身穿民族服装、头戴鲜花,每人手持一只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杵棒”,围绕石臼或厚石板,敲击出音响不同的优美“杵乐”。舞者们便在轻歌缓起、杵声错落之中,表演时而集聚、时而散开,古朴而别有风味的舞姿与造型。

现在,因“杵乐”的动听和舞蹈的别具一格,成为流行于台湾风景胜地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演节目。

曹群体为庆祝丰收,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要举行“丰年祭”活动。节日中,由妇女们表演双手体前交叉拉手的集体礼仪《丰收舞》。舞蹈充分表达了曹群体人们丰收后的喜悦。

而布农和赛夏群体,每年分别举行的“打耳祭”和“矮人祭”,则是他们最为盛大的祭祀活动。在祭祀节日中,每项活动都浓聚着不同群体各自独特的心理和文化意蕴。


THE END

相关资讯

亚星公司芭蕾培训与孩子的体态塑造和形体训练。
少儿舞蹈培训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少儿舞蹈培训的年龄适宜性与入门时间选择。
艺术培训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有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