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民族。藏族舞蹈的基本姿势是腿松、胸、背、腰弓和身体前倾。这些形象与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和习俗密切相关。“抖、开、滑、甩、舞袖”五要素是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征。
上半身松弛,微微前倾,膝盖放松,振动快而小或慢而灵活。许多藏族舞蹈的“摇膝”动作是最能表达内心情感和舞蹈动作的动作法则。
双脚自然伸展,在舞蹈动作中形成“三步一踢”和“后退”等常见动作。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各种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
“一面光滑”之美是高原农牧文化民间舞蹈的特征之一。它的动作突出了“摇动膝盖和摆动臀部,缓慢移动肩膀和胸部”的舞蹈。上半身稳定,裙摆随着脚步摆动,形成独特的“单摆式”的“一边光滑”之美。
受宗教习俗的影响,舞蹈路线必须遵循从左到右的顺时针方向,这与他们日常生活中转动祈祷轮和向左转动寺庙的方向一致。它反映了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好运的追求。
舞动的衣袖是藏族服饰的一大特色。由于地理和气候环境,人们穿着厚重,穿着大长袍和靴子,像孔雀一样骄傲地旋转,长袖像彩虹一样飞翔。
身体美、节奏美和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藏族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协调和统一运用。
如“瑞巴舞”,其“上身如狮”雄壮,极富高原人的气质,而下身动作细腻优雅,给人一种健康美丽的感觉。同时,在许多舞蹈中,如“郭卓”和“郭和声”,男女舞蹈者的胸部或上半身向前微微移动,这不仅与服装和饰物的肥大有关,也与动作的大小、力度和对比度密切相关。在藏族舞蹈中,腰部动作非常丰富,这是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
除了上述共同的主要特征外,藏族舞蹈动作中还有最基本的共同动作及其变化,即“三步一变”、“后脚辗转反侧”和“四步转体”,它们与手势、腰部节奏和音乐差异共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