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芭蕾舞近500年的历史中,人们熟悉一些女明星,如塔里奥尼、格雷西、帕夫洛娃、乌兰诺娃和方丹,但他们似乎对曾经在芭蕾舞舞台上闪光的男明星知之甚少,但最早的芭蕾舞都是由男演员跳的。甚至女性角色也被男演员伪装成女性。如今,芭蕾舞男明星的威望不亚于他们享誉全球的女舞伴。
被称为“舞蹈之神”的奥古斯特韦斯特里斯(August Westris)于1760年3月27日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芭蕾舞家庭。他的父亲是意大利人,后来移居法国,成为18世纪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我妈妈也是芭蕾舞演员,也是小奥古斯特的启蒙老师。1772年,年仅十二岁的维斯特里斯在歌剧《五十周年》中首次登台,引起轰动。评论家称他为“神童”和“奇迹”,并预测他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15岁时,他考入巴黎歌剧院,然后是芭蕾舞艺术中心。16岁晋升为独舞演员,18岁成为巴黎歌剧院首席演员。
韦斯特里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舞蹈风格。古典芭蕾崇尚一种优雅庄重的风格,所以男舞者的舞蹈基本不离地,跳跃和急转弯很少。另外,当时芭蕾舞演员分为英雄、田园(牧童)、滑稽三种。维斯特里斯不仅大胆开发了演员的技巧并将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还完全打破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界限,将英雄、田园和滑稽的风格融为一体。可以说,正是维斯特里斯的舞蹈风格为19世纪的男性舞蹈树了一个典范。
维斯特里斯的舞蹈充满阳刚之气。他发展了父亲原地热情的动作,起跳,向远处冲去,以至于评论家们一致表示,这支队伍不是在跳跃,而只是在高飞。后来有人干脆叫他“长着翅膀的韦斯特里斯”。他惊人的动作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据目击者回忆,韦斯特里斯1786年在伦敦表演时,他的脚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房间里的所有女士都吓了一跳,以为他落地时必须骨折。然而韦斯特里斯却轻松完成了这些他从未见过的高难度动作,令全场惊叹不已。韦斯特里斯的轮换更加惊人。他以前的演员,包括他的父亲,都是慢吞吞的,温和的,人数不多。韦斯特的旋转迅速有力,一次可以转很多圈。虽然18世纪伟大的芭蕾舞改革家诺威尔对维斯特里斯的艺术有所保留,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欧洲最伟大的舞蹈家无所不能”,并说,“维斯特里斯之后,男女演员开始转身,迷惑观众。”里昂的一位评论家看了韦斯特里斯的表演后写道,“说实话,这位舞者的艺术真的很了不起。与所有关于人类的理论相反,他的灵魂全在脚上。”
但维斯特里斯绝不是只注重技术的能工巧匠。他首先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第一个航海家》、《普叙赫》、《巴胡斯与阿里阿德娜》、《帕里斯的裁决》、《舞蹈狂》、《安东尼与克列奥巴特拉的爱情》等多部舞剧中,充分展现了他非凡的表演能力和深度刻画人物的天赋。他的哑剧表演特别出色,所以当他年近半百,觉得不能像过去那样用高明的技巧征服观众时,就改演一些哑剧角色:在1808年的舞剧《浪子》中扮演安东尼,在1812年的舞剧《我无所不知》中扮演浪子等等。他在25岁时最后一次表演,与当时最受欢迎的芭蕾舞明星玛丽塔里奥尼一起表演小步舞和加维特舞。就连之前从未看过韦斯特里斯精彩表演的观众,也被这位老人优雅洒脱的台风所感动。演出结束时,整个舞台被鲜花覆盖,塔里奥尼恭敬地将它们全部献给这位“舞蹈之神”。韦斯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舞蹈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舞蹈老师。他的学生中有丹麦最著名的舞蹈家和编舞家Bournonville和法国著名编舞家Perot。当时的三位顶尖芭蕾舞演员——塔里奥尼、格雷西和埃斯特尔——经常去他的学校接受这位舞蹈大师的训练。
奥古斯都维斯特里斯(Augustus Westeris)于1842年5月12日在巴黎去世,但他毕生发展和传播的新男性舞蹈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芭蕾艺术。
芭蕾舞史上的另一位传奇人物是俄罗斯舞蹈家瓦茨拉夫尼伦斯基。尼伦斯基于1890年2月28日出生在基辅。父母都是波兰芭蕾舞演员,他们带着三个孩子在俄罗斯巡演了很长时间。所以瓦茨拉夫从小就受到芭蕾艺术的影响。他在巴黎成名后,当《巴希塔》杂志的记者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学跳舞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尼伦斯基回答说:“我父母认为教我跳舞就像教我走路和说话一样自然。我妈妈一定记得我什么时候长了第一颗牙,但是她却不能告诉我她什么时候给我上了第一堂课。”
1898年,尼伦斯基报考了彼得堡舞蹈学校,在入学考试中差点被淘汰。还好考官让他试一个大跳。起跑后,尼伦斯基像山羊一样跳起来,在空中停了一会儿,然后轻轻落下。这一跳决定了他的命运。经过舞蹈学校九年的严格训练,他被录取了。虽然他个子不高,腿部肌肉过于发达,手臂不够长,但他的勤奋和过人的舞蹈天赋使他成为全校最引人注目的“小天才”,受到老师们的高度重视。1907年,一毕业,尼伦斯基就被玛丽英斯基帝国剧院聘为首席演员。
1907年9月17日,尼伦斯基在帝国剧院的舞蹈舞台上第一次跳了舞剧《吉赛尔》中的二重奏。当时彼得堡最权威的芭蕾舞评论家斯维特罗夫在看了他的表演后写道:“现在我们舞台上没有一个舞者能与尼伦斯基相比。”当时帝国剧院的女明星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和这个刚出校门的小伙子合作。然而,1911年,尼伦斯基被帝国剧院开除,因为他在舞剧0103010中穿上了著名画家巴克斯特设计的新服装。
1909年,迪亚吉列夫开始在巴黎举办轰动一时的“俄国演出季”。伦斯基当时只有19岁,但他的舞蹈一夜之间征服了巴黎,成为贵族沙龙和街头巷尾谈论的中心话题。巴黎的报纸更愿意用热情的赞美来大量报道。"
当今维斯特里斯”所创造的奇迹。在连续四年的“俄罗斯演出季”中尼仁斯基先后在福金的《化装舞会》、《天方夜谭》、《阿尔米达宫》、《玫瑰精灵》、《彼得鲁什卡》、《兰色上帝》、《达弗尼斯与赫罗娅》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玫瑰精灵》讲述一位少妇刚从舞会回到家里疲倦地倚在沙发上睡着了。她手中的玫瑰芳香变成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从打开的窗户飞进来与梦中的少妇一起跳舞、旋转、飞翔,而在少妇即将醒来的一刹那间玫瑰精灵又飞出了窗外。尼仁斯基这最后的飞越使观众如醉如狂,暴风雨般的掌声淹没了一切,连乐队的演奏都听不见了。他那惊人的弹跳,轻如羽毛的落地至今传为佳话。《彼得鲁什卡》是一幕人生的悲剧。主人翁是具木偶,但它却具有人的感情。它不甘心受魔术师的操纵,但又无法获得自由。尼仁斯基极其细腻而深刻地表现了彼得鲁什卡心灵的痛苦、愤懑和不平。或许因为彼得鲁什卡的悲剧也正是他自己的悲剧。他的天才、人格和行动都为佳吉列夫所控制和利用,佳吉列夫把他捧上了高峰,尔后又将他抛入深渊。
1912年尼仁斯基根据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创作了《牧神的午后》。这是一部手法和舞蹈语言完全崭新的作品。它预示着20世纪中叶现代芭蕾时代的到来。《牧神的午后》一剧的演出在各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只有少数人认识到它真正的意义。1913年尼仁斯基又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了德彪西作曲的《游戏》和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春之祭》,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914年他组织了自己的芭蕾舞团到伦敦演出,1916年回到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巡回演出于全球各地。1917年他终因不能忍受佳吉列夫的专横而与他决裂。但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行动变得古怪、荒诞和孤僻。在过三十岁生日的前一天医生在他的论断书上写下:早衰性痴呆症。伟大舞蹈家的艺术生命就这样过早地宣告结束。1950年4月8日逝世前的三十年中他再也没有真正回到人间……
尼仁斯基是继维斯特里斯之后的又一伟大舞蹈家。他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男子舞蹈的语言和技术,恢复了男舞蹈演员在舞剧中的地位,并为芭蕾编导的新探索铺平了道路。为了纪念这位“舞蹈之神”巴黎歌剧院专门设立了尼仁斯基大奖以表彰对芭蕾艺术作出特殊贡献的男演员。
当代著名的苏联芭蕾演员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就于1964年获得这一殊荣的一位艺术家。1940年4月18日瓦西里耶夫出生在莫斯科。1949年考入莫斯科舞蹈学校。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打破一切惯例以独舞演员的身份进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1959年在格里戈罗维奇创作的舞剧《宝石花》中扮演主人翁达尼拉。达尼拉是一个民间艺人,他通过雕琢孔雀石花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人间的真、善、美。格里戈罗维奇为达尼拉设计了许多高雅难度的独白、变奏和双人舞。瓦西里耶夫以精湛的技艺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舞蹈段落,成功地塑造了纯朴、真诚、执着的民间艺人达尼拉的形象。评论界的观众一致赞扬这颗舞坛上初升的巨星。
195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上瓦西里耶夫不负众望,力克群雄,一举夺冠,从而进入了世界明星的行列。瓦西里耶夫的确身手不凡,他所有的旋转――原地转、大舞姿转、移动的平转、空中转都如旋风般急速有力、干净利落、他的弹跳也同样惊人,以致有人说他克服了地球吸引力,简直象是在月球上跳舞一样,在这方面无论是“舞蹈上帝”维斯特里斯还是“舞蹈之神”尼仁斯基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怪不得有人说他创造了“人体动作的奇迹”!
1964年瓦西里耶夫在瓦尔纳第一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捧走金奖,同年又荣获巴黎歌剧院颁发的尼仁斯基大奖,使他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号男明星。但是瓦西里耶夫并未丝毫松懈和满足。他坚持夜以继日地刻苦训练,在男子舞蹈前人尚未涉足的新领域中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执着地探索芭蕾艺术的奥秘,力求达到高超的技术与丰富的感情,完美的形式与深刻的内容之间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他在《神驼马》、《彼得鲁什卡》、《蕾莉与米德荣》、《胡桃夹子》、《天鹅湖》、《唐吉诃德》、《吉赛尔》、《睡美人》、《斯巴达克》、《安加拉河》、《伊凡雷帝》、《罗米欧与朱丽叶》、《劳连西娅》、《舒拉列》等剧中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包含了他多少心血、汗水和辛勤的劳动!他对每个角色都做出自己独特的解释,打上自己的“烙印”,使他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像《唐吉诃德》中的那位幽默、热情的理发师巴希尔过去有多少最优秀的演员扮演过,可瓦西里耶夫并没有单纯摹仿他们,而是走自己的中,对角色进行全新的再创作,有些动作是他自己独创过去从未有人做过的,使他的巴希尔带上现代青年的色彩,同时又不有脱离剧中所表现的时代特征。
格里戈罗维奇在创作舞剧《斯巴达克》时完全从全面展现瓦西里耶夫的天才出发。瓦西里耶夫与编导默契配合,完全投入角色的创作,他们共同塑造的古罗马奴隶起义领袖的高大形象堪称“世纪角色”,此剧也因之名扬四海并荣获苏联最高文学艺术奖――列宁奖。由于瓦西里耶夫对苏联芭蕾作出卓越贡献,1973年他被授予苏联人民演员最高称号。
瓦西里耶夫从1971年起在继续担任莫斯科大剧院首席男演员的同时开始搞舞剧创作。先后创作了舞剧《伊卡尔》、《啊,这些迷人的音乐》、《麦克白》、《脖子上的安娜》及许多小节目。世界最优秀的芭蕾舞团经常聘请这位超级明星参加演出。他与自己最忠实的舞伴也是他的妻子、世界级明星马克西莫娃走遍了全球,用他们精湛的艺术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1990年莫斯科大剧院为庆祝瓦西里耶夫50寿辰举行了隆重的演出仪式,在致答谢词时瓦西里耶夫表示只要他的心脏仍在跳动他就绝不放弃芭蕾――这项最艰难同时又崇高、最美好的艺术事业。
在谈到芭蕾王国的男明星时我们不能不提到曾经或者至今仍活跃在芭蕾台上的其他一些出类拔萃的舞蹈家。如从苏联移居西方的鲁道夫努里耶夫和米哈依尔巴雷什尼克夫,英国的安东多威尔,丹麦的彼得沙菲斯,美国的费尔南多布霍涅斯,法国的帕特里克杜邦等。他们都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芭蕾舞坛上的超级明星。然而维斯特里斯、尼仁斯基和瓦西里耶夫仍象三座高峰耸立在群山之巅,成为芭蕾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舞蹈艺术家。